污泥处理,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当一座座污水处理厂密集涌入且城镇污水处理趋向提质增效之际,污泥处理却仍摆脱不了“命运多舛”。
长期以来,随着垃圾填埋场逐渐饱和,污泥处置一直是污水处理行业所面临的“老大难”。
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变清了,但水中的污染物并未消除殆尽,它们只是富集、浓缩在沉淀下来的如同胶体一般的污泥中。
公开资料显示,
每10000m³污水经处理后
污泥产生量一般约为5吨——10吨,
具体产量取决于
进水水质、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等因素。
如何更好地处理污泥成为解锁污水处理厂高质量发展的秘钥。
2017年,《“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发布,其中再次细化了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截至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县城力争达到60%。”
但实际中的污泥处置却与前述目标相差甚远。
即便80%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仍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
污水处理规模和处理标准不断提升的同时,污泥处置量缺口亦日趋增大,此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重水轻泥”的现象逐渐凸显。
另据住建部统计年鉴数据,
“十二五”末,
我国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31%-35%左右,
不到“十二五”所设定的
无害化处理率目标70%-80%的一半。
同一时期内,污泥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10亿元,仅完成了31.7%的指标。
图中资料源于住建部
尽管近年来各地污泥处置意识、管理、装备不断革新,但污泥处置仍面临诸多问题。
污泥的源头是污水,从污水的产生、收集、传输、处理到污泥的厂内处理、厂外处理及处置,涉及多方参与。
以含水率80%计算,城镇湿污泥产生量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专家研究预判,每年未妥善处置的污泥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已有所显现。
同时高昂的污泥处置费用也占据了污水处理厂生产成本的20%以上,造成了较大的运营压力。
以2017年全国湿污泥产生量近12万吨/日为标的,按成本相对较高的处理工艺焚烧方式进行测算,需累计投入达到600亿元。
且当前污泥厌氧消化和厌氧发酵的处理处置设备、新兴的污泥干化焚烧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设备。预计“十三五”末投资额达到113亿元,仍然不能完成目标投资。
“关键在于给污泥找着出路。”
如何拓展污泥处置市场,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污水处理行业创新突破的必经之路。
而要想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污泥处理处置目标,就要全力推广污泥减量的相关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生量。
当前污泥处理处置的方式主要包括污泥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后的土地利用、焚烧、填埋、建材利用等。
传统厌氧消化技术利用微生物厌氧条件将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高值的甲烷等产品,且消化后的污泥可作为有机肥进行土地利用。
但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衔接标准,上下游配合不到位,符合土地利用标准的污泥未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而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污泥处置只有“产品化”,并最终推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的出路。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污泥处理行业将会获得政府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也意味着未来1年内,
污泥无害化处置规模至少新增
2.33万吨/日,
处置设施总投资或将超过
100亿元。
“实际上,还有68%的污泥处理市场有待开发。”而从细分板块来看,相关工程市场将超过598亿,运营市场规模约在350亿元左右,整体规模将再创造一个千亿级投资板块。
18080555651
028-27926369
客服service
洁能干燥微信二维码